在细胞生物学、微生物检测及现场科研场景中,传统生物显微镜因体积庞大、操作复杂、维护成本高等痛点,常成为科研效率的"隐形枷锁"。亚速旺(AS ONE)推出的EC平面透镜
生物显微镜MP38B,凭借其革命性的平面透镜技术、模块化设计和智能化功能,正在生命科学领域掀起一场"轻量化观察革命"。

一、平面透镜技术:突破传统光学系统的物理边界
生物显微镜MP38B搭载的EC平面透镜,通过纳米级光子晶体刻蚀工艺,将传统复合透镜组压缩为单层结构。这一创新使显微镜光学系统厚度从150mm骤减至12mm,同时保持400-1000nm波段的超高透光率(>92%)。在某病毒研究所的对比测试中,MP38B对流感病毒颗粒的成像分辨率达到0.2μm,与万元级科研显微镜持平,而设备重量仅为其1/5。
二、模块化设计:从实验室到现场的无缝切换
设备采用可拆卸式观察筒与智能底座分离架构,支持三种工作模式快速切换:
1.实验室模式:连接电脑实现2000万像素高清成像与AI自动计数;
2.现场模式:内置7英寸触控屏支持离线操作,续航达8小时;
3.教学模式:通过Wi-Fi投屏至平板,实现30人同步观察。
某环境监测团队在野外水质检测中,利用MP38B的防水防尘设计(IP67等级)和-20℃~50℃宽温工作能力,在48小时内完成200个样本的藻类分类,效率较传统显微镜提升3倍。
三、智能化生态:让显微观察进入"自动驾驶"时代
MP38B集成深度学习算法库,可自动识别12类常见生物样本:
1.细胞检测:区分活死细胞准确率达98.7%;
2.微生物分类:识别大肠杆菌、酵母菌等8种菌种;
3.病理分析:标记癌细胞核异型性特征点。
在某医院临床检验科,设备将血常规样本审核时间从15分钟/例压缩至90秒,同时将人工复核率从35%降至8%。
从高校基础教学到精准医疗前线,从深海探测船到极地科考站,生物显微镜MP38B正以"口袋级科研装备"的姿态,重新划定生命科学观察工具的边界。当平面透镜技术将光学性能与便携性统一,当AI算法让显微操作变得像智能手机拍照一样简单,这场由技术创新驱动的观察革命,正在为全球科研工作者打开通往微观世界的新窗口。